大发注册-大发注册
大发注册2023-01-31 16:05

大发注册

沪政协委员:推动“上海智造”成为世界商品、全球产品******

沪政协委员:推动“上海智造”成为世界商品、全球产品

  尧金仁在“委员时间”环节发言 张昊 摄

  中新网上海1月10日电(记者范宇斌)“上海是中国高端产业要素汇聚地、前沿产业创新引领地和先进制造水平示范地,全力推动‘上海智造’成为‘世界商品’‘全球产品’是‘国家所需、上海所向’,也是上海的天然使命和内生动力。”上海市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常委、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副总经理尧金仁10日如是说。

  当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首日,大会现场开启“委员时间”,邀请多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围绕民生、教育、产业制造、文化、法治等热点话题通过网络直播进行分享和解答。

  尧金仁是一位连续参加了三届政协履职工作的“老委员”。他说,放眼全球,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或城市必有一种或几种响当当的“世界商品”“全球产品”。如瑞士的钟表和军刀、德国的奔驰和宝马、美国的制药、日本的电器、法国的香水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上海智造’与历史上的茶叶、香料、咖啡、蔗糖等,本质上都是‘世界需求’下的‘全球产品’。”

  在尧金仁看来,“上海智造”的历史底蕴、产业布局、综合优势叠加,是支撑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底气和实力。他建议,上海应该在高端产业的引领、现代金融的配合、科技创新的支撑等方面继续发力,全力推动“上海智造”成为“世界商品”“全球产品”。

  他谈及要以“世界影响力”的能级标准为标尺,全面提升“上海智造”能级。“比如,可以持续优化‘上海智造’空间格局,在上海主城区外、‘五个新城’、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全力打造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于一体的标志性世界级产业集群;持续强化深度融合,如汽车制造与研发、能源服务、进出口相融合,智能制造与金融、贸易、仓储、物流、航运建设相融合等。”

  在现代金融的配合方面,尧金仁在调研中发现,现代金融在支持高科技企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面临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对于硬科技来说,它的研发周期较长、风险较大,尤其需要中长期资本支持。”

  他建议,可以发挥政府基金的引导作用,深化科创板改革发展,优先支持智能制造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加快构建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与科创模式相匹配的优质创新资本中心,更好发挥注册制改革牵引作用等。

公共场所要对电子烟说“不”******

  在不少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号称“低毒无害”的电子烟成了人们的新宠。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许多城市,电子烟仍游走于公共场所禁烟管理的空白地带。多位受访专家表示,电子烟同样会产生“二手烟”,并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需逐步加强管控,不让公共场所禁烟管理“留白”。

  多地探索先行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出现了新的禁烟标识,志愿者们手持禁烟标识,对在会场中使用电子烟的人进行劝阻。10月28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订实施,规定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

  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部分城市已通过立法等方式明确公共场所禁止使用电子烟。2019年1月1日,杭州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成为国内首个把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畴的城市。随后,海南省及深圳市、张家口市等多地也推出升级版“禁烟令”,明确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管理范围。

  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垣介绍,今年3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电子烟管理办法》,随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电子烟国家标准。“今年以来,我国多个部门相继出台文件加强对电子烟的管理,为建立电子烟监管体系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姜垣说。

  从世界范围看,加强电子烟使用管理也正逐渐成为共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烟草流行情况报告显示,除了完全禁止电子烟的地区,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至少一项措施限制吸食电子烟,包括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电子烟,禁止电子烟的广告和推广、要求在电子烟包装上标注健康警示等。

  “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在电子烟使用管理方面做出了探索,但目前除少数地区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外,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在法律层面规定在公共场所禁用电子烟。”姜垣认为,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管理范围势在必行。

  严管电子烟,必要性何在

  一段时间以来,电子烟因其宣称的“帮助戒烟”“低毒无害”“无二手烟”等特点成了许多烟民的选择,又因多样的造型让追求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把使用电子烟当作“潮流”。有年轻人认为,电子烟不含焦油等有害物质,和传统烟草有很大区别,“没必要管这么严”。事实果真如此吗?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行为干预科主任李威提醒,电子烟本质仍是“烟”,其中不但含有尼古丁等成瘾物质,还会和传统烟草一样产生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二手烟,危害身体健康。

  “电子烟产品虽然不含焦油,但尼古丁含量不少,并且为了将尼古丁溶解,在烟油中加入了丙二醇和甘油,加热后产生的甲醛、乙醛、丙烯醛等致癌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逆的伤害。”李威说。不仅如此,电子烟的二手烟中还包含传统烟草中没有的铅、铬、镍等重金属物质。电子烟的二手烟是水雾状的气溶胶,“水雾”散得更快,但有害物质不会消失,因此电子烟二手烟的危害隐蔽性更强。

  更为严重的是,电子烟成了青少年吸烟的突破口。“相比较传统卷烟,电子烟的外形、味道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秀荣说,一些年轻人本来对香烟不感兴趣,但在公共场所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使用电子烟,觉得“很酷”,就也加入了吸烟者的队伍。一些青少年通过吸电子烟成了新烟民,原本宣传帮助戒烟的电子烟反而扩大了吸烟者数量。

  此外,公共场所禁止使用电子烟,也能进一步降低禁烟执法难度。一位基层监督管理人员表示,在查处一些公共场所吸烟行为时束缚较多,需要提前分辨对方使用的是电子烟还是传统烟草,执法难度较大。

  不让禁烟效果打折扣

  “控烟条例落地实施让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有了明显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场所的电子烟使用率有所上升。”李威介绍,2021年天津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电子烟使用率较2020年均有明显提升。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禁烟条例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姜垣说,要让公共场所禁止使用电子烟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立法是关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达到80%及以上。

  “健康中国必须是无烟中国。”姜垣建议,各地要对控烟条例进行细化修改,通过立法等方式将电子烟纳入管理范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

  “立法先行能有效引导公众舆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周望说,目前在电子烟使用方面公众认知仍存争论,导致各地在推动电子烟管控方面的步调不一致,“立法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刘秀荣认为,今年5月,《电子烟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能进一步降低电子烟对青少年群体产生的危害。“相关法律法规需尽快出台,尽可能降低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影响,把青少年的第一口烟掐灭。”刘秀荣说。

  (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尹思源 郭方达)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注册地图